生猪生产“十三五”规划今年收官,疫情之下目标如何实现
粮猪安天下。中国的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常年稳居60%。同时,中国的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基于这样的国情,中国高度重视生猪产业。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其中,《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生猪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但2018年8月起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都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极大影响。如何完成《生猪规划》中提到的一系列目标,让行业陷入思考。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对产业的影响是惨痛的,但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比如,原本就趋势明显的规模化养殖结构受非瘟疫情影响,如今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大型养殖集团产能恢复加快。
中央地方密集出政策稳生猪生产尽管《生猪规划》提示了“重点防范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但疫情汹涌来袭,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同时,因为生猪产业关涉民生,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影响。但为了稳产保供,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稳定生猪生产。
2019年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等五方面举措。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又明确提出,“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实抓细,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当前,肥猪、二元母猪、仔猪的价格均处于历史新高,两广地区甚至出现仔猪一头2500元的行情,而这个价格已经超过非瘟疫情前一头肥猪的价格。年出栏量全国第一的养猪界“一哥”温氏集团甚至开启抢仔猪大战。更有大型养猪上市公司,受高猪价刺激逆势扩张,赚得钵满盆满。
可以说,不同以往的猪周期,这次猪真正站上了风口。并且,经历了一年半的非瘟疫情,整个行业数据也逐渐从非常态走向常态。
由此再看《生猪规划》明确提出的“十三五”期间生猪产业的发展目标,在生产方面,到2020年,猪肉产量达到5760万吨,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规模企业屠宰量占比达75%;在效率方面,规模养殖场一头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数(PSY)达到19头,育肥猪饲料转化率为2.7:1;在生态方面,粪便综合利用率>75%。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生猪产能恢复需求时间,2019年第三季度能繁母猪产能才开始逐渐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可供出栏大猪数量会维持低水平,预计第四季度中后期可供出栏大猪数量将会显著增加,产能恢复加快。但综合全年情况,2020年猪肉产量维持低位,甚至小幅低于4000万吨。
他说,疫情导致的突发状况,使得生产目标或无法实现。不过,从其它目标来看,已经实现。比如,当前规模屠宰比例已经达到80%左右,高于目标。规模养殖企业快速发展,繁育水平提升,部分大型养殖企业母猪PSY达到22~23,年提供可上市的肉猪数量达到21~22头,规模养殖户平均PSY达到20~21头,年提供可上市的肉猪数量达到19.5头左右,均高于目标值。至于育肥阶段的料肉比,国内已经达到2.6~2.7左右。
同时,《生猪规划》提出“前10大养猪企业生猪出栏占全国的3%”的目标,因为猪企逆势扩张,前10大养猪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已经占全国10%。业内预计,2020年产能恢复期,前10大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将达到6000万头,占全国12%;到2021年,国内将出现2家养殖集团出栏量超过2000万头,并将有3~4家养殖集团超过1000万头,要想挤入前10,年出栏生猪的门槛已经提高到500万头。
疫情冲击下的区域布局调整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生猪规划》提出分类推进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生猪生产协调发展。
然而,疫情的出现打乱了这一节奏。《生猪规划》提出的“500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也因为疫情影响,很多过去的生猪调出大县,已经变成缺猪县。
因此,上述2019年底发布的《方案》提出了契合疫情暴发后实际情况的生产恢复目标,包括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等。并首次提出产销平衡总体要求,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为主销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达到并保持70%左右的自给率;西南、西北等地区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
《生猪规划》中生猪养殖的布局设计,在正常年景是适合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但疫情的暴发导致活猪调运受阻,容易出现产区猪卖不出,价格低;销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暴涨,生产者和消费者利润双受损的情况。
林国发表示,产区积极发展生猪屠宰、加仓、仓储、冷链运输,有利于在产区留住就业、屠宰加工等税收,利于经济发展。从未来来看,仍需要坚持生猪养殖区域布局,但发展养殖的同时,需要配套屠宰、加工等延伸产业链,缓解疫情中断活猪调运对产销区的影响。
在国际竞争方面,“十三五”前期,我国生猪综合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不过形势也正在发生好转。
国内外生猪养殖成本存在差异,集中表现在养殖技术和饲料原料价格两个方面。但这五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比如,养殖规模上升加上科学化养殖,单个养殖工人管理生猪数量也大幅提升,一些标准化的养殖场平均单个工人单批次管理生猪数量达1500头左右生猪,折每年可以管理3000~4000头生猪,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国内养殖技术及平均生产效能正在加快追赶全球先进水平。
但占国内生猪养殖成本60%左右的饲料原料,由于国内土地及谷物、油料种植生产效率较低,导致国内玉米、豆粕价格较巴西、美国等谷物粮油主产国高出1倍左右。这使得国内外出现明显的价格差。
不过在王中看来,我国要想完全达到欧美国家的成本并不现实,不仅在于技术和管理问题,还有资源禀赋。国内要做的是缩小技术上的差距,而非简单的比较绝对成本。
《生猪规划》还专门提出实施“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也在5年中取得进展。谋易咨询首席顾问官、中加融达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个“十三五”期间,产业互联网开始出现一些雏形,主要是部分企业看到了AI智能技术和5G基础建设带来的产业互联网商机。
目前,大型养殖集团的养猪场已经实现通过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实时监控生猪群健康、采食情况、温度、猪舍氨气浓度等指标。如果出现病情,可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治疗,减少病情加重或扩散,降低人员巡视影响生猪休息及其它应激反应。而且大量的生产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寻找最优的喂养、管理方法,降低饲料平均用量,实现饲料成本下降。
(资料来源:猪兜融媒体摘编自第一财经;若文章作者有认为有不妥之处,请留言联系本微信公众平台,本平台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猪兜爱养猪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猪兜养猪业第一融媒体
扫一扫加入养猪人社群
81家!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首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名单一头仔猪2000元!“养猪赚大钱还有两三年”,重奖之下,散养户愿意养但风险大
69头怀孕母猪被盗损失近50万?温氏股份回应:已追回损失
猪病治疗效果差?腹泻、猪瘟防控案例+总结告诉你问题在哪现在这个时期,养猪能赚钱吗?
2019年猪料生产企业减少238家!猪饲料产量同比下降26.6%